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1.调研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实施,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康养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产业升级催生了大量既懂康养服务又精通智能技术应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即“现场工程师”的需求。他们不再是传统的护理人员,而是能够在智慧康养场景中解决一线技术问题、优化流程、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骨干。
为主动适应这一变革,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成立智慧康养现场工程师学院,并开展2025年度专业发展调研。本次调研是学院年度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2.调研目的
(1)摸清智慧康养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缺口。
(2)明确“智慧康养现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
(3)提取并梳理合作企业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与工作流程。
(4)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活页式教材和实训项目提供一手资料。
二、调研方法与对象
1.调研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家及江西省关于康养产业、职业教育的最新政策文件、行业白皮书与技术标准。
(2)问卷调查法: 向2家合作企业发放《岗位需求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5份。
(3)访谈法:对3家合作企业的护理部主任、骨干等7位专家进行一对一访谈。
(4)现场观察法:组织教师团队赴“医院”、“养老院”进行实地考察与岗位观摩。
三、调研发现与分析
1.企业生产标准梳理
智慧康养领域的生产与服务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标准类别 | 具体标准名称/内容 |
技术设备标准 | 《智能健康监测手表数据接口规范》 《家用养老监护系统技术要求》 《康复辅助机器人安全与性能标准》 |
服务流程标准 | 《智慧养老院入住评估与服务定制流程》 《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异常行为预警与处置流程》 《智能康复训练服务操作规范》 |
数据管理与隐私标准 | 《健康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安全规范》 《用户隐私信息保护管理细则》 |
核心发现: 企业普遍要求现场工程师不仅要理解这些标准,更要具备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执行、监督并依据标准进行故障排查的能力。
2.典型生产/服务流程分析
以“智慧养老院”的“老年人安全监护与应急响应”为例,其核心流程如下,现场工程师深度嵌入其中:

流程说明: 现场工程师在此流程中扮演“技术枢纽”角色,负责从告警接收到问题解决的全程技术支撑,确保流程顺畅、高效。
3.核心岗位任务与能力要求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归纳,我们提炼出“智慧康养现场工程师”的三大核心岗位领域及其任务:
岗位领域 | 典型岗位任务 | 所需能力与知识要求 |
智能康养设备运维与管理 | 1. 部署、安装、调试智能监护设备。 2. 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定期保养与故障维修。 3. 对护理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 | 1.掌握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 2.具备基本的电工与网络知识 3.能阅读技术图纸和手册 4.较强的动手与问题解决能力 |
康养数据监测与应用 | 1. 监控智慧康养平台数据,识别异常警报。 2. 对采集的健康数据进行初步清洗与整理。 3. 协助管理员生成健康报告。 | 1.理解健康生理参数意义 2.熟悉常见数据库操作 3.具备数据安全意识 4.敏锐的观察与判断力 |
智慧康养系统集成与支持 | 1. 参与小型智慧康养场景(如房间、功能区)的方案部署。 2. 协调不同子系统(如呼叫、监控、环境控制)的联动。 3. 收集用户反馈,为系统优化提供建议。 | 1.了解系统集成基本概念 2.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客户服务意识与同理心 |
四、对专业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基于以上发现,对本学院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重构课程体系:增设核心课程: 如《智能康养设备原理与运维》、《康养数据安全与管理》、《智慧康养系统集成实务》。
2.改造现有课程:在《老年护理学》中融入智能设备应用模块;在《计算机基础》中强化数据处理内容。
3.开发教学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工作页: 将本报告梳理的生产标准、流程和岗位任务转化为模块化教学项目。
4.强化实践教学:升级实训基地: 按照真实的智慧养老场景,建设一个包含智能家居、健康监测、应急呼叫等系统的“沉浸式”实训室。
5.提升师资能力:定期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担任“技术助理”,参与实际项目,积累现场经验。将企业技术专家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度化,形成稳定的产业导师队伍。
五、结论
本调研报告清晰地表明,智慧康养产业对现场工程师的需求是具体而迫切的。该岗位要求人才具备跨学科的复合能力,能够在一线解决技术与服务融合的实际问题。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智慧康养现场工程师学院将以本报告为依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动态调整培养策略,为区域智慧康养产业输送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现场工程师。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智慧康养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
2025年4月13日